好消息
江津区选送的“为鱼儿让路的桥”
在“新时代中国生态环保故事”征集活动中
初步评选入围
该活动由生态环境部主办
并于2023年2月启动
广大市民可通过扫码
选中98号
投上宝贵的一票
活动奖项
投票规则
《为鱼儿“让路”的桥》
2022年1月26日,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长江大桥通车了,两岸近20万群众从此告别了世世代代被长江阻隔的历史。
看着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桥下鸢飞鱼跃的江面,西南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刘建虎的思绪回到了5年前。
“这里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域,重点保护物种有68种,是大鲵、水獭等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生存环境和洄游通道,以及三峡库区主要鱼类早期资源补充通道,大桥附近分布有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刘建虎说。根据他的团队调查以及相关记载,该区域内就曾误捕过达氏鲟、胭脂鱼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的频次较多。
大桥原本是设计跨径590米的悬索桥,整体设计造型采用新中式风格,与白沙古镇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共15个桥墩,其中东岸引桥有两个桥墩要建在长江中。
刘建虎团队受委托编制的《江津区白沙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报告》果断提出修改建议:两个引桥桥墩都位于保护区岸线以内,且其中一个桥墩位于较低的河床,涉水时间相对较长,桥墩所在的河滩植被丰富,是汛期的鱼类索饵场,应当适当增加引桥跨度、减少桥墩数量,减轻对保护区河床形态及水生生态的影响。
“我们的建议是适当增加引桥跨度、减少桥墩数量,减轻对保护区河床形态及水生生态的影响。”刘建虎说。经过多次论证后,设计方案几度易稿,最终决定大桥为鱼儿“让路”——取消了东岸两个引桥桥墩,桥面跨度由60米调整为180米,仅保留了位于鱼缝坝整体岩石上的主桥塔。
看似简单的一次“让路”,其实是为无数水中生灵得以永久繁衍栖居。大桥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为鱼儿“让路”的细节。
大桥所处长江两岸地形高差较大,同时上跨繁忙的长江航道以及成渝铁路,为了适应建设条件,采用了悬索桥中少见的两跨悬吊结构体系,这让工程更合理,也让景观更协调。
大桥将桥塔设计在岸坡及出露礁石上,避免涉水施工,充分保护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降低对野生动物生活区域的影响。
在大桥重力式锚碇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体量大,最理想的作业方式是爆破,既节约时间也节约成本,但锚碇临近长江,一旦爆破,会产生强烈震动,会惊扰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为此,施工团队选择了相对减震降噪的静态液压劈裂开挖,并结合多种机械组合开挖。大桥施工时间因此增加了3个月,人工成本也增加不少,但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大桥西岸主塔桩基础施工距离长江主航道仅有15米,为防止冲击钻成孔产生的泥浆流入长江,施工团队租用车驳船,采用混凝土罐车装运泥浆,渡江运输至业主指定渣场,避免航道污染。
此外,大桥钢箱梁吊装创新采用“高低栈桥滑移+小倾角二次荡移”施工法,相当于在长江之上“荡秋千”,钢梁在栈桥上滑移,定位更精确,起吊时可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有效避免了在长江中深水区搭设架梁支架对水环境的破坏。
近年来,江津区出重拳整治长江沿线生态环境,全面完成长江干流退捕转产,拆解销毁渔船306艘,转产渔民543人;全面整治长江沿线砂石堆场39处,关闭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碎石加工厂24家,拆除临时构建筑物7000余平方米;全面取缔非法码头2个、餐饮趸船8艘。每年坚持向保护区内开展增殖放流、补种复绿,累计投放胭脂鱼、岩原鲤等各类国家珍稀或特有鱼类鱼苗1000万余尾,建设人工鱼巢300多处,总面积达54000平方米。
为了母亲河生生不息,为了长江沿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让路”,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