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养鱼场的这块大石下,有流水、有鱼群。
单体重量约10吨的鹅卵石、潺潺的流水声、悠扬的鸟鸣声、高大的黄桷树、盛开的10余种鲜花……。一走进周吉彬的养鱼场,就感觉到了自然界的神奇、世外桃园的幽静。
就是这个养鱼场,被游客、钓鱼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烹饪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称为打卡养鱼场;2024年,被中山镇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众多人员前来打卡,究竟靠的是什么?怀着好奇之心,5月14日,我们来到了中山镇常乐村的养鱼场。在黄桷树下,我们一边品茶,一边听周吉彬讲述故事。
从飘泊在外到回到故乡
周吉彬土生土长于中山镇常乐村,现年53岁,是中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30多年前,16岁的周吉彬和同乡人一起,外出打工。
对于多年前的经历,周吉彬仍记得很清楚:“我们最先是在广东
花县打工。花县,现在已更名为花都区。当时,我是在一家公司里,对自行车的响铃进行打磨。后来,我又到东莞、崇华县等地打工。”
周吉彬说,在1996年前,他在车间里打工。从1996年起,他到建筑工地打工。在建筑工地上,他熟悉工作流程后,开始承包建筑工程。
周吉彬回忆说:“在外打工多年,虽然有了一些资金积累。但我始终觉得我是一名飘泊者。于是,在2008年,我回到了江津。我继续承包建筑工程。”
“一直到2021年,我才没有承包工程。”周吉彬用手指了指鱼塘:“从2021年起,我就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养鱼。”
从少于1亩到接近30亩
2013年,周吉彬回到常乐村老家过春节。春节期间,周吉彬的闲暇时间较多。利用这段时间,他开始建鱼塘:“我觉得这里的水质特别好。水是从大山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而且是一直流动着的。这种鱼塘养出来的鱼,味道肯定好。”
最初,周吉彬考虑到一家人吃不了多少鱼,所以只建了一个小小的鱼塘,只有几分地。
第一批鱼养大后,周吉彬很高兴,把鱼送给亲朋好友品偿。“大家品偿之后,都说鱼的味道好、鱼肉还很嫩。”
好水出好鱼,大家都喜欢。既然如此,周吉彬就开始扩大养鱼规模。他又新建了几口鱼塘。
“周吉彬养的鱼,味道特别的鲜美。”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人们传开了。很多的钓鱼爱好者,慕名前来钓鱼;很多人与他联系,要买他的鱼。
于是,周吉彬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现在,周吉彬已建了21口鱼塘:“根据地形,我没有把每个鱼塘建得很大。21口鱼塘的总面积,接近30亩。”这些年,周吉彬增加了鱼的品种,现在养的鱼,有草鱼、鲫鱼、青驳、黄腊丁、鲟鱼等。
在鱼塘与鱼塘之间的空地,周吉彬栽种了数十棵果树,柑橘树、李子树、桃子树、枇杷树等。同时,周吉彬还留了一块场地,用来停车。因此,由鱼塘、果树和停车场等构成的养鱼场,有约50亩。
从养鱼场到打卡点
养鱼场内有“四绝”——水、树、石、鱼。
飞龙河从延绵数十里的大山里流出后,从养鱼场旁边流过,与养鱼场相距不到1米。养鱼场从河道里引入流水。流水源源不断,并且清澈得让人一看到就想喝几口。

养鱼场里的鱼塘之一
养鱼场位于峡谷底部。站在养鱼场内,抬头四望,四周的山上,全是树木。养鱼场被青山环抱。养鱼场内,有高大的黄桷树和数十棵果树。

养鱼场一角
养鱼场(包括邻近的河道)内,有数百块超大的鹅卵石。最大的一块,大约10吨重。如此多、如此大的鹅卵石,好像参加会议一样集中在一起,的确罕见。“从修建养鱼场的第一天起,我就特别注意保护这些石头。不到万不得已,不损坏一块石头。”周吉彬说。

养鱼场内的流水里,养着黄腊丁
养鱼场的鱼,吃的是农家粮食、喝的是清澈山泉,并且常年运动。很多人从这里买鱼后,都喜欢煮清汤鱼,以充分感受鱼肉的细腻、无腥味和弹性。很多人把这里的鱼,当作稀有物品送给亲朋好友。
除了“四绝”,养鱼场还有位置优势:距离西部少林寺不到2公里;位于“中山古镇--爱情天梯”旅游线附近。总之,非常方便游客到达。
自身的“四绝”加上位置优势,养鱼场深得游客、钓鱼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烹饪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等的喜爱。就在这个五一期间,到养鱼场的人,包括观光的、钓鱼的、摄影的、买鱼的……,每天不少于500人。先后有3个户外运动团队,带着帐篷,在周吉彬的养鱼场内露营。“他们欣赏这里的美景。同时,从我这里买鱼,然后烤着吃。”周吉彬说,“这几年,来露营的户外运动团队,逐年增加。我要扩大露营的场地。”周吉彬指着水塘边的一块草地说,他于五一节后,对土地进行了平整,现正在进行后期工作。
今年,养鱼场先后被中山镇人大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场感受基地、被中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周吉彬表示,他将尽全力,把基地打造成观光、研学、运动、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