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一院举办暑假安全健康知识讲座

发布日期:2024-07-31 14:30

区一院举办暑假安全健康知识讲座

培训现场

“这个点学这些,超级实用”“关键时刻,能救命”……日前,在圣泉街道享堂社区,数十名群众在聆听了由江津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区一院”)举办的一场讲座后,纷纷为讲座内容点赞。

原因无他——这是一场以“珍爱生命 谨防溺水”为主题的暑假安全健康知识讲座,对于众多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可谓“对症下药”。

培训中,来自区一院医技党支部的医护人员结合临床案例,以知识讲解和操作技能演示等方式,向大家详细讲授了溺水急救和单人心肺复苏急救方法。除了开展理论讲解外,医护人员还一对一现场指导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急救操作演练,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

现场操作演练

“每年暑期,溺水事故都进入高发阶段,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关键时刻真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医院现场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夏季来临之后,区一院根据辖区企业、群众需求,“量身打造”健康宣讲“菜单”,针对性开展了多场不同主题的健康知识宣讲和培训,未来还将继续根据不同群体需求,针对性推进该项工作。

科普贴士:

儿童溺水防护8大要点

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人员落水时,会出现哪些错误的行为?

当人员落水时,主要会出现心理恐慌,呼吸急促,身体垂直于水面,四肢盲目挣扎,导致呛水,从而发生溺水。

落水后正确的自救方式有哪些?

如果不慎落水,又不会游泳的情况下,不要将手离开水面,手一旦离开水面身体就会沉下去,正确的做法是闭气抬头,双手置于胸前,仰头吹气,保持呼吸,等待救援。如果还有能力,双手摸着自己的身体往前伸、屈膝,身体就会漂浮起来。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应如何救援?

在生活中发现有人落水,但自身不会游泳时,最好的方法是大声呼喊求救周围人员,然后迅速搜索周围岸边可施救物体,用抛、递等方式给落水者,再将其拉上岸。在确实没有办法救援时,也可以将水桶、篮球等有一定浮力的物品抛给落水者,等待专业力量救援。

如果情况紧急时,救护人员自身会游泳,有一定身体基础和救生器材的情况下,也可以近距离救援,但一定要注意施救细节,不可正面施救,应当游至被救人员1至2米时,停下来观察,然后从背面接近,双手托落水者双腋下,使其漂浮,拖至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