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杜市镇:三措施助力残疾人精准康复

发布日期:2024-11-26 16:24

杜市镇现有持证残疾人1460人,其中一、二级重残581人,占比39.8%,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522人,占比35.8%,呈现总体数量较大、重残占比大的特点。他们不仅面临身体的不便,还有经济的困难和心理的困境,镇残联采取三项措施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服务方案综合运用医学、心理、职业、教育等多种手段,帮助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一、需求调查到边到底,不漏一人。

开展全面细致的康复需求调查。对于在本地的残疾人,针对居住环境、康复器具、就业创业、心理支持等方面需求进行调查。同时积极争取家属对康复工作的理解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积极作用。对于长期外出的,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宣传到位,确保需求调查全覆盖。

二、康复方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一)对家庭居住环境不适宜残疾人生活的进行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进行高差处理、添置适合残疾人使用的厨具、卫浴设施。

(二)对行动不便的肢体、视力类残疾人员,提供护理床、轮椅、拐杖、盲杖等适宜的辅助器具。家医团队开展康复锻炼、按摩、饮食和服药等健康指导。

(三)对有劳力的居家残疾人,组织参加料理制作、收纳整理、盲人按摩等技能培训,恢复生产生活能力和信心,同时减轻残疾人家属的身心负担。

(四)对重精这类特殊残疾群体,我们借助江津区精神病医院就在杜市这一便利资源,结合民政的精康服务项目,专业社工、精防医生与镇村残联干部组成工作组,开展个案和小组工作,组织手工制作、体育锻炼等康复活动。

三、康复效果持续巩固,保障长效。

残疾人康复是一个长期性工作,康复效果因受经济条件、病情、心理等变化出现反复。为巩固成效,我们的残联干部通过定期走访,关注残疾人家庭的变化,及时跟进帮扶政策。对于精神康复个案,开展后效评估,形成持续性的正向引导,不断巩固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