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27年如一日,足迹踏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时刻将村民健康记挂心间,为村民送去温暖,为他人带来希望,成为万千乡村医生中一名优秀的代表,她就是江津区龙华镇龙华寺村村医张成凤。
张成凤出生于龙华镇龙华寺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村医。从小,张成凤见得最多的就是每天来来往往到家中看病就医的村民。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便很喜欢医生这份职业,并跟着父亲从背《汤头歌》开始,学习基础的中医药学知识。
1994年7月,张成凤成功考上江津第二卫生学校,1997年7月,年仅20岁的张成凤从卫校毕业后,放弃了在城里大医院就业的良好机遇,毅然决然回到了她最熟悉的龙华寺村,肩负起了乡村医生这一职务,一干就是27年。
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年代,她用脚步丈量着村子里的每一寸土地。一年365天,她脚上几乎只会穿两种鞋,一种是天晴时穿的篮球鞋,另一种便是下雨天穿的水鞋。为了方便村民看病就医,她每天吃住都在村卫生室,很少回家,只要村民有需要,她随叫随到。
2016年冬天的某个深夜,村民郭某由于家庭压力过大而服毒。接到郭某家属打来的求救电话,张成凤马不停蹄地驱车赶赴郭某家中,果断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同时第一时间联系了江津区中心医院,并主动开车将郭某送医就诊……
因为救护及时妥当,郭某很快康复出院,除眼睛视力略有下降外,没有留下其他任何后遗症。当时郭某的小女儿年仅6个月,这次的成功急救,挽救了郭某家庭,孩子没有失去母亲,丈夫也没有失去妻子。看见郭某团团圆圆一家人,张成凤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
张成凤所在的龙华寺村地处龙华镇北部,毗邻长江,境内山地丘陵为主,幅员面积7。6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08人,常住人口208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
疫情期间,张成凤承担起疫情防控的重担,每天都和镇村干部、公安民警、网格员一同走村串户,奔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为外出返乡的村民测量体温,进行医学观察,排查发烧发热人员,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张成凤自己也是一个病人。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和不规律的饮食生活,2008年夏天,张成凤到沙溪敬老院出诊,回来的路上,她只觉得浑身无力,头重脚轻,一下子就瘫坐到了地上。后来还是路过的好心人将她背了回去。
送医就诊后,她被确诊为“肾功能衰竭三期”。作为医生的她当然知道病情的严重性,必须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进行长时间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管理以及必要时的透析治疗。
当时,村里面没有其他乡村医生,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资料管理,各种报表的填写上报,慢病干预,传染病的监测,行动不便孤寡老人的上门问诊,这些工作都是张成凤独自承担。她不知道,自己生病住院期间,这些工作该怎么办?她只想自己早点康复,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养,张成凤的病情得到控制,她便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村民们看到她憔悴了许多,纷纷劝她回家多休养一段时间,她总是淡淡一笑:“谢谢大家关心,我没有多大问题。我是医生,我知道该如何治疗和调养自己的身体;我是医生,我也应该尽职尽责守护大家的健康。”
“我是医生,我也应该尽职尽责守护大家的健康。”多么朴实而真挚的话语。二十多年过去了,张成凤始终坚守在村庄,守护着村民的健康。在坚守的同时,她还不忘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2019年8月,她通过了全科助理医师考试,2021年2月,她又成功考取健康管理师从业资格证书。她坚持不懈,好学上进,学以致用,她的工作赢得了上下一致认可,先后被评为“龙华镇优秀共产党员”“龙华镇最美妇联人”“重庆市最美乡村医生”。
她本是柔弱的女子,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守护了村民的健康。(通讯员 付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