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江津 > 江津新闻 > 正文

铭记!江津三线建设者的无私付出

发布日期:2023-04-13 14:38

三线建设,一段共和国历史上的不平凡历程;三线建设者,一群普通劳动者中的特殊群体。三线,不仅仅是当时占中国三分之一以上国土的地理区域,更是一个汹涌奔腾的时代,一段值得回溯的历史记忆。


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重庆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江津是重庆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三线建设时期,共有19家三线建设企业落户江津,是重庆三线建设企业数量和门类最多的区县。

图片▲三五三三工厂工程建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这里,数万名三线建设者告别故土亲人、放弃优越生活,凭着奔涌的激情踏上艰苦创业的“新战场”,一干就是几十年、几代人;在这里,响彻荒山的机器轰鸣声,奏响了现代工业的交响曲,构成了一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图片

艰苦创业 勇为时代的开拓者

图片
图片
这是人类工业史和城市史上一次史无前例之举:当全球工业都按照煤铁复合型、临空型和临海型的布局原则,尽量向着交通发达、原材料和能源供应方便的地方集结时,数以百计的大中型企业却从中国东部和北部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纷纷迁往偏僻闭塞的西南和西北;当城市化进程在全球日益加速时,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却从大城市“钻”进了山沟。

这一罕见之举,就是对当代中国尤其是中国西南和西北影响深远的三线建设。

图片国营晋江机械厂建设现场
图片国营青江机械厂办公大楼


三线建设期间,先后有19家三线企业迁入江津境内,它们分属五机部(兵器工业部)、六机部(船舶工业部)、原总后勤部、能源部等不同行业,其中有生产企业、研究所、储备仓库、物资转运站、学校、医院和自来水厂,这使江津成为全市三线建设企业数量最多、门类最齐全的区县,可谓盛极一时。

图片

▲重庆国营长风机器厂第一批设备抵达江津

1965年冬,首家入驻江津的三线企业——重庆国营长风机器厂的第一批设备抵达江津。

建设者们以冲天干劲投入到工程建设中,住牛奶场、养鸡场、牛棚鸡棚,吃饭在露天坝坝。工程展开时边设计、边施工,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厂房和河卵石“干打垒”住宅一栋栋完工,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的规划目标。

图片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五四研究所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数年,国营前进机械厂、国营永进机械厂、国营新兴机械厂、国营晋江机械厂、川南工业管理学校等涉及船舶制造、兵工制造、后勤装备、医院学校以及能源的多家企业纷纷迁建江津。

建设者们风餐露宿、白手起家,没有路就自己修、没有工具就自己造,没有汽车运输就肩扛人抬,用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三线精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把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为现实。

图片国营川顺转运站

一下子涌进这么多企业和人口,江津人民义无反顾,筹划物资、帮扶基建、安置工人……向他们敞开了热情的怀抱。

图片

无私付出 甘为时代的奉献者

图片
图片
牺牲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基本品格,这在三线建设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三线建设时期,江津涌现了一大批艰苦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

图片

▲32111钻井队英雄集体

1966年,32111钻井队顽强奋战三个月,高速打出一口产量大、压力高的天然气井——塘河一号井,但在关井测压时突发熊熊大火。关键时刻,32111钻井队队员们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国家财产、守护群众安危。在这场生命与烈火的较量中,32111钻井队6人壮烈牺牲,另有21人被烈火烧伤。

随后,32111钻井队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全国,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他们奋不顾身的英雄壮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他们被授予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钻井队”荣誉称号,是唯一获评全国三线建设时期的国家级先进集体,其精神至今影响后人。

图片江津钢铁厂

图片▲国营永进机械厂首台产品


大山大江大格局,三线建设好地方。在这十多年里,数万名三线建设者在江津隐姓埋名、默默奋斗,在青春年少时以身许党、以身报国,倾情奉献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知识技能,“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用行动孕育凝聚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为江津照亮了发展之路。

图片

勇于创新 敢为时代的先行者

图片
图片
三线建设的历史是江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段重要的历史。

三线建设者在此期间搭起了江津工业的骨架,推动江津初步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工业为重点,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业基地,构建起了现代工业的基本框架,更为江津今天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江津工业经济从改革开放之初位列重庆第10名、到目前排位重庆前列,成为重庆的工业大区。

图片2342工程筹建处办公楼

图片▲二三八三仓库


三线建设链接着昨天和今天,把历史画卷延续成开发建设宏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线建设迎来了转折之年。这一年,中央提出,军工企业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把生产能力充分运用起来

图片

▲国营永进机械厂当年所产的高大精特齿轮

◆“三线精神”已坚如磐石,历史抉择的时刻,国营永进机械厂选择了坚守,转型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过硬的产品质量让其生产的齿轮装载上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图片国营前进机械厂员工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国营前进机械厂转型为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产品不但在西南地区占领着领先的市场份额,更是在发动机领域率先走出国门,远销十余个国家;
图片国营新兴机械厂建厂初期
国营新兴机械厂转型为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智能型船用柴油机供油单元、共轨单元供应商;
图片▲三五三九工厂制鞋车间
3539工厂转型为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年产各类鞋靴3000万双……


图片川南工业管理学校

图片国营红阳机械厂厂大门


怀揣报国之志的三线企业始终肩负着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全面融入江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涵养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气质。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昔日三线建设那股铺天盖地、战天斗地的热潮已经过去,但“三线精神”已成为江津影响深远的文化基因、动力持久的力量源泉。

图片江津港1号库

图片江津造纸厂


江津是一个把英模精神融入城市发展血脉的城市。一直以来,江津始终坚持把弘扬“三线精神”与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把“三线精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有力推动了江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江津将永远铭记三线历史,永续传承“三线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实现“五地一城”奋斗目标谱写新篇章。


全媒体记者:刘星欣 杨安迪
图片由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编辑:李婉龄 实习编辑:何可人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马明华
总编辑:罗玉江